[1] 刘颂,张浩鹏. 多尺度城市绿地碳汇实现机理及途径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22,29(12): 55-59.
无锡清舒道与尚贤道道路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零碳环串联空间、点亮低碳理念
梅菲尔德公园是曼彻斯特一处占地2.63 hm2的“公园优先”绿地。更新改造前原为工业遗产棕地,已荒废30多年,流经其核心区域的梅德洛克河污染严重,部分河段甚至被工业碎片和废物覆盖。在梅菲尔德公园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团队则主要是针对梅德洛克河的研究与改造进行探讨,最终保留1 500 m2河堤,利用回收砖块修复受损河堤并采购了本地的新材料,保护了工业遗产,减少了建材生产运输的碳排放。
通过对场地地形的合理规划,减少了土方工程与材料运输的碳排。保留现有桥梁结构,极大地减少了土木结构混凝土用量,7根铸铁拱梁的再利用,可避免安装新支架,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树木及软种植区可持续吸收二氧化碳,每年约3 t碳量被固定。保留的三口水井可用于灌溉,满足了1.2 hm2软种植区用水需求,每年可减少0.9 tCO2e碳排。
这些举措让梅菲尔德公园在建设与运营中,成为碳汇的有力贡献者,对缓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有着积极意义。
上海桃浦中央公园,曾是工业区和受污染土壤的所在地,如今已转变为一个郁郁葱葱的多生态系统环境,明显提升了生物多样性。
公园的树木覆盖率高达70%,成为城市的“治愈之肺”,为市民提供了95.91 hm2的休闲和步行空间。公园中的湿地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水池,每天可储水近3 028 L。湿地周边的道路采用了透水路面,可以轻松又有效地起到防洪作用。公园湿地不仅展现出有效管理雨水的能力,还有助于园内土壤修复。
桃浦中央公园的绿肺功能不仅体现在其广阔的自然感上,还体现在其对碳封存的贡献上。公园内70%的树木覆盖为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树荫,并有助于提升碳汇。根据上海的气候,公园精选了一系列本地和适应性物种,如水杉、银杏、柳树等,这些树种的选择不仅让人想起该场地的历史,也为整个公园带来了生物多样性。茂密的街道树木将公园与城市相接,也将公园及旁边的环境整合成了一片生态区。
无锡清舒道与尚贤道道路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零碳环串联空间、点亮低碳理念
无锡太湖新城核心区的中瑞低碳生态城,以其清舒道和尚贤道构成了“零碳生态项链”,成为无锡首条零碳示范环。项目不仅串联了会议中心、湿地公园和奥体中心,而且揭开了零碳城市开放街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序幕,展现了其在景观碳汇能力上的卓越表现。
项目中的低影响开发策略,通过精细化设计与建设、保留原有植物,避免了过度碳排放及碳汇影响。
雨水花园的渗透设施减缓水流速度,抗洪防洪,有效改善了道路排水问题,提升了场地环境质量。海绵设施的布置实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2.16%,面源污染削减40.34%,明显地增强了项目的碳汇能力。
智慧树作为“零碳环”的标志物,象征着能源的转换和循环。其叶片由太阳能晶硅板组成,吸收光伏能量并转化为电能,为智慧树的灯光和街区别的设备供电,体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
零启点广场的零碳灯泡艺术雕塑,结合光伏发电装置,实现了循环利用,而动感骑行装置的互动,进一步强化了低碳循环的理念。
低碳科普展廊采用装配式构筑方式,减少场地湿作业,提高建设速率,顶部装有太阳能发电光伏膜,内部设有实时数据监管系统,让游客清晰了解区域内的碳排放量和资源利用情况,增强了公众对低碳能源多效利用的认识。
One Hive公园位于高楼林立的繁华金融区内,是孟买城市更新的典范,设计团队将一片被忽视的空地改造成融自然、创新设计和社区精神为一体的公共绿洲。公园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场所,能够很好的满足周边企业办公人士的日常需求,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自然纯净的生态空间。
公园的景观设计精心种植了本地物种,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绿色植物景观。这些植物不仅作为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净化了环境,还促进了生物多样性。
项目采用当地公司可以提供的当地石材和再生混凝土(石混凝土),形成无缝、耐用的地面铺装,可抵御季风灾害,不仅减少了碳足迹,还提升了广场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One Hive项目不仅为人类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通过回收旧材料、整合雨水收集和水再利用系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可持续的景观实践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展示了如何将城市空间转变为充满了许多活力、可持续和包容的公共空间,体现融合自然设计的精神。
巴尔的摩国家水族馆湿地位于巴尔的摩内港的黄金地段,打造湿地的目标是将国家水族馆园区改造成切萨皮克湾示范景观,因此设计了可持续的高性能浮动湿地,以扩大园区的生物栖息地。海港湿地位于3号码头和4号码头之间,也是国家水族馆园区内的免费展览区域。这个占地929.03m2的栖息地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存在于此处的盐沼栖息地中。
国家水族馆港口湿地项目设计概念源于AYERS SAINT GROSS事务所早期的海滨校园计划。本项目采用了浮动湿地原型的设计,延续了Studio Gang的“生态湿地”(EcoSlip)概念,旨在通过生态湿地提高园区水质、栖息地多样性和弹性。事务所多年来针对浮动湿地的研究和改进原型所获得的知识,成为实施本次国家水族馆港口湿地项目设计的重要支撑。
“学习码头”(learning dock)是内港新的市民中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港口内的各种野生动物。除了作为社交空间外,湿地还栽植了3万多株草本和灌木植物,待植物长成后,湿地将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结合水曝气技术,一同提升巴尔的摩内港的水质质量,吸引本地物种,还原一个强大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东莞松山湖科学公园秉承“生态本底+科学内核+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保育、科学展示、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公园。
公园通过雨水花园的设计,有效收集和过滤雨水,减少城市径流污染,同时通过土壤渗透和植物过滤去除污染物,提高地下水补给,减缓水流,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为本土植物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提升公园生物多样性。
“碳汇竹林”是公园的另一大特域,以毛竹为代表的快速生长竹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大降低温室气体浓度。这种竹林不仅仅具备高效的碳吸收能力,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防止河岸被侵蚀 ,展现了公园在碳汇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的背景下,松山湖公园补齐了生态短板,科学设计了山湖、山塘、竹舍、花池、鸟岛等9种生境,打造了物种丰富、林相多样、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景观。此外,公园还缝合了各个生境斑块,连接城市公共慢行网络,并植入科学核心主题节点,实现了园与城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其强大的碳汇能力。
2018年2月11日,习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兴隆湖一夜成了明星湖泊,开始了全面建设践行“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征程。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借鉴了都江堰地区古人的水利智慧,创新构建了立体多维的生态修复体系。
遵循水体—岸带—陆地垂直生态梯度空间的变化规律,依托水下森林、滩岛及近自然森林群落等空间构建立体碳汇系统,通过全区域、全要素、全阶段的系统模块设计,实现了立体的湖泊ECO整体修复,使湖区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II类标准,绿地覆盖率达82%,形成了有序而完整的生态碳汇格局。
兴隆湖作为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从首提地到示范区的标志性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奥尔良以树木闻名。雄伟的橡树、高耸的柏树和盛开的木兰花在街道两旁为人们和房屋提供遮阴。然而,新奥尔良的树木正在消失,而且树木的生长速度较缓。卡特里娜飓风过后,该市有超过20万棵树木受灾、树冠至今仍未恢复。
新奥尔良是美国城市热岛效应较为严重的城市,据统计,该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的农村或未开发土地高。
新奥尔良当地非营利组织“维护我们的城市景观”(SOUL)在2年半的时间里协调了该计划的制定,并聘请SMM事务所编写新奥尔良重新造林计划。SMM事务所团队将SOUL组织收集的研究、数据和反馈汇编成一份计划,为在新奥尔良重新种植城市森林制定了一条精心预算的系统性行动路线。新奥尔良重新造林计划没有设定总体树冠目标(城市林业计划的常用方法),而是专注于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种植树木。该计划为未来20~30年内恢复城市森林提供了美好愿景和详细计划。
制定统一的树木政策,增加本土、喜水树木的供应,为该市的植树和维护计划提供足够的资金,融合可靠的公共和慈善资金流,并建立每年种植4 000~5 000棵树的运营能力。2030年后,这项工作可以扩展到全市,目标是到2050年完全重新造林。
设计团队: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景观建筑系、Gramazio Kohler 研究室、机器人系统实验室
循环公园以其独特的机器人建造技术和景观设计,成为瑞士苏黎世郊区奥贝格拉特的一个可持续碳汇示范区。公园的设计理念着重于利用当地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减少环境影响并增强公园生态价值。
公园的景观碳汇能力显著,其梯田式设计不仅美观,还有助于雨水管理,减少地表径流,同时促进本土植物的生长。这种设计通过模仿自然地形,增强了土壤的碳储存能力,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提升了生物多样性。此外,公园中的植被和土壤共同作用,有效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被同时也可转化为生物质,从而发挥碳汇作用。
通过自动化和数字控制技术,公园创造了复杂的地形,这些地形有助于控制水径流和侵蚀,保护土壤中的碳储存。公园中有4个大型堤坝,每个堤坝都包含小尺度的台阶,这些设计不仅能有效支持当地植物的生长,还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和改良土壤,增强了公园的碳汇能力。
亚马逊HQ2项目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展现了其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碳汇能力的重点考量。项目占地2.51 hm2,其中包含了精心策划的公共公园空间,这些空间不仅为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包容、无障碍的环境,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绿色空间,增强了生态价值。
项目中的景观设计特别注重节水和水资源的再利用。通过收集和再利用雨水、淋浴水和HVAC冷凝水,HQ2每年能回收约2 800万L水。这种智能水管理不仅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也减少了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此外,项目采用的智能和低流量灌溉系统进一步减少了整个园区的用水量,这些节水措施共同提升了项目的碳汇能力。
HQ2的景观设计还包括对当地植物种类的精心选择,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助于净化空气,提高生物多样性。这些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从而增强了公园的碳汇功能。此外,活动中心大量木材天花板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对可再生材料的应用,也为碳储存做出了贡献。
李子园公园坐落于桃浦智创城的东部,靠近城市的主要交通环路,总面积达4.7hm2。园内水域纵横,拥有湖泊、溪流、岛屿和水湾等多种水域景观,形成了一幅生意勃勃的自然画卷。公园的设计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使得漫步其间的游客能够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健康生活。
在国家推动“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李子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注重环保和节能,致力于通过光伏发电、绿色建筑和植物减排等措施,实现园区能耗的自给自足。
公园内广泛采用了太阳能技术,特别是在停车设施的顶棚和生态建筑的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电池板产生的电力足以支持公园的日常运营,使得公园在能源消耗上达到了平衡,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在生态保护方面,公园内栽培了多样化的植被,包括芳香植物、彩叶植物、稀有物种等各类植物。这些植被不仅为公园增添了美感,还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起到了减少碳排放的作用,这也是公园实现低碳环保目标的关键策略。通过这一些综合措施,李子园公园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生态典范,展现了绿色发展的可能性。
- 2025-03-27《原神》主板调试第七关和第八关攻略
- 2025-03-27斯柯达-太平洋汽车
- 2025-03-27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水岛EPC招标
- 2025-03-27微信呈现这两个界面立刻停手 常见十种欺诈套路 杀猪盘最惨
- 2025-03-27自清洗过滤器的常见毛病以及扫除办法
- 2025-03-27奥迪a3微粒过滤器毛病怎么办